《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分别代表地方乐调、贵族乐章和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除了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许多诗歌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这种关注社会政治与道德的特色,深刻影响了后代的中国文学。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的抒情诗总体上比较克制,感情表达较为平和。其抒情手法多样,常常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效果。赋是直接陈述,比是比喻,兴则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这种句式结构使得诗歌在演唱时旋律平稳、简单。此外,诗歌中大量使用双声、迭韵、迭字的语汇,增强了声韵上的美感。
《诗经篇目印谱》是民国时期钤印本,由北平陈友甡镌篆。该书现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共有34页,文件格式为PDF。该书的详细内容和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相关资源进行查阅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