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孝事实图》是清代改琦绘制的一部古籍,清道光十年(1830年)的拓本。这部作品现存于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记录了王氏兄弟为纪念母亲张太宜人的节孝事迹而建立的节孝祠中的石刻。改琦,字伯韫,号香伯,是清代中期的画家,尤其擅长人物画,被誉为嘉道后最工者。王寿康,字保之,是上海人,书法家,书学刘墉,晚年得其神似,并搜集刘墉书,刻曙海楼帖 。
《节孝事实图》的创作背景是王文源、文瑞兄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张太宜人含辛茹苦,昼夜纺织,上侍老姑,下抚二子,以勤、俭、信、义教之,使二子成家立业。二子发家后,为表彰母亲的节孝事迹,祭奠先祖,遂建宗祠并名节孝祠。在节孝祠的墙壁上,嵌有《张太宜人节孝事实》石刻一组,由改琦绘图,王寿康用各种字体题写与画面相应的文字解说 。
《节孝事实图》不仅是清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体现。它通过绘画和文字,记录了一段感人的节孝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