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怪图记》是一部清代的绘画作品,它以瑰丽的色彩描绘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海中生物,共三十二幅图。这些图像中,有些似乎有实际的生物作为依据,而有些则看起来更像是出自画家的想象。这部作品目前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面还留有“宣统御览之宝”的钤印。
《海怪图记》的绘画风格独特,使用了中国颜料,色彩明艳,但在画法上却接近于西方的点阵状细密描绘,而装裱形式则是中国的传统册页式,绫子外框。画册中的海中动物种类繁多,包括了海豹、鲸、乌贼、魟鱼、龙、飞鱼以及一些难以确认的未知生命。这些生物的图像与历代流传的图像系统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显得与众不同。
关于《海怪图记》的创作时间,由于画册中没有文字题记,加之“宣统御览之宝”的鉴藏印章并不能确切说明其绘制时间,因此具体年代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有观点认为《海怪图记》可能是在朝鲜进贡海豹之后,参照西方博物学著作绘制的,其中许多动物的造型可以在瑞士博物学者康拉德·格斯纳的《动物志》中找到相似的黑白线条版画。
《海怪图记》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它展示了当时中国对海洋生物的认知,以及西方文化对清代中国的影响。通过这些奇异的海怪图像,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