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书》,又称《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这部史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的编纂始于班固的父亲班彪。班彪在《史记》的基础上,继续撰写西汉的历史,但未完成便去世。班固继承父亲的遗志,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班固在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从窦宪出击匈奴,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92年)死在狱中。班固去世后,《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汉和帝命班昭(班固的妹妹)入东观藏书阁补作,马续协助班昭完成《天文志》。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在史学方法、体例和内容上都有重要的创新和影响。班固的《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