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痘疹方》是南宋时期儿科医学家陈文中(字文秀)所著的一部关于小儿痘疹的专著。该书详细论述了痘疹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对后世的儿科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文中是金、南宋间的儿科医家,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县)人,后居涟水(今属江苏)十五年。他曾任和安郎判太医局,兼翰林良医,擅长治疗小儿疮疹,因其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被尊称为“宿州陈令”。
《小儿痘疹方》一书首先阐述了痘疹的病因,认为痘疹是由于五脏六腑秽液之毒或皮膜筋之秽液发为泡疮所致。书中还详细论述了痘疹的治法,并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来辨别证候。陈文中主张根据痘疹的光泽、起发、满肥、红活以及易靥、难靥等特征,采用托里、疏通、和营卫三法进行治疗,并强调用药时要注意固护正气,驱邪外出,避免使用损伤脾胃的宣利寒凉之剂。
明代薛己对《小儿痘疹方》进行了校注,并结合个人经验补充了诸多案例,使原有内容更为丰富、完善。薛己认为痘疹、痈疽发病过程相类似,治法亦相通,并对陈文中的辨证治法方药要则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儿痘疹方》的流传版本包括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薛氏刻《家居医录》本、《薛氏医案》本、《痘疹大全八种》本等,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此外,还有熊宗立的《类证陈氏小儿痘疹方论》等作品,对《小儿痘疹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
《小儿痘疹方》以其辨证方法清晰、处方简单实用而著称,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书中的论述和列方,至今仍被许多医学家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