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堂苏帖》是明代书法家陈继儒(1558-1639)辑刻的一部著名法帖,以收录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书法作品而闻名。陈继儒,字仲醇,号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不仅工于诗文,书法造诣亦高,尤其对苏轼的书法情有独钟。他一生致力于搜集苏轼的墨迹或石本,并随得随刻,形成了这部法帖。《晚香堂苏帖》共35卷,但流传至今的墨本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草率之作颇多,且由于使用的是木板,容易损坏,因此后世评价不一 。
陈继儒的《晚香堂苏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对苏轼书法的深刻理解而备受推崇,尽管摹刻工艺上存在不足,但其收录的书迹多为现世已罕传者,因此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此外,陈继儒的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继南宋汪应辰辑刻的《西楼苏帖》之后的著名苏帖,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
然而,在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徽旌德的碑帖商人姚学经也撰集了一部同名的《晚香堂苏帖》,俗称《小晚香堂帖》,但其内容与陈继儒所刻的版本不同,且质量远不及陈刻本。据考证,姚学经所刻的帖中伪迹居多,摹刻粗恶,被认为是以恶刻冒充名帖,对苏东坡的名声造成了不良影响 。
总的来说,《晚香堂苏帖》不仅是陈继儒对苏轼书法的一次系统整理,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一次重要展示,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