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杂剧》是明代戏曲的珍贵文献,它不仅保存了杂剧的古法典范,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戏曲的多样性和艺术成就。
《名家杂剧》原为明代沈泰辑录的《盛明杂剧初集》的改题印本,后被称为《名家杂剧》。这部作品收录了明代汪道昆、徐渭、沈自徵等多位作者的杂剧剧本共三十种,如《高唐梦》、《洛水悲》、《女状元》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研究明代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明代戏曲作家王骥德所编的《古杂剧二十种》亦为保存杂剧作品的重要文献,共二十卷,收录了元杂剧十七种和元明之际杂剧三种,其中包含了精美的版画二十八幅,是研究元明杂剧的重要资料。
《古名家杂剧》的版本问题也颇具研究价值。据研究,该杂剧的刊刻者为龙峰徐氏,即明万历年间杭州书坊主人徐宪成。他曾刊行多种书籍,包括蒙书、科考用书和戏曲等。《古名家杂剧》的版本可能并非刊刻者所定,而是后世藏家依照刊刻次序重新命名分类的。
此外,有关《名家杂剧》的种数与排序问题,以及其与《群音类选》之间的关系,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例如,《古名家杂剧》的刊刻与胡文焕的《群音类选》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文本差异极小,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沈泰的《盛明杂剧》被视为明代杂剧的选集,从明代前期至末期的杂剧均有收录,全书以《高唐梦》开篇,结于《相思谱》,是研究明代杂剧发展的重要文献。
综上所述,无论是《名家杂剧》还是《古名家杂剧》,它们都是明代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戏曲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