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骘文图注》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劝善书籍,其核心思想是以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为基础,鼓励人们广行阴骘,即默默地做好事、积德行善,以期获得神灵的赐福和善报。该书以文昌帝君的名义编纂,文昌帝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掌管人间禄籍的神,旧时士人常崇祀之。"阴骘"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原意为"默默地安定",后引申为修善积德,俗称积阴德 。
《阴骘文图注》的成书年代不详,但据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书中有宋郊之事,因此可能作于宋代或不晚于16世纪末 。该书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了对个人品德修养的指导,如忠主、孝亲、敬兄、信友等,还涉及了对社会公德的倡导,比如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不谋人财产、不淫人妻女等,其目的是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戒条 。
清代对《阴骘文》的重视可见一斑,如《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本之一《阴骘文图注》由清育德堂精刻,成书于康熙己亥年(1719),并在每句原文下附有笺注和图画,图文并茂,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 。此外,《阴骘文》的各种手抄本和刊刻本在清代被道士收入《道藏辑要》星集,成为一卷,同时也被收录于《昭代丛书别集》和《三益集》中 。
《阴骘文图注》的传播和影响深远,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体现,如《红楼梦》中贾敬对《阴骘文》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一劝善思想的认同和尊重 。此外,清代荣柱所著的《阴骘文图说》进一步以图说形式阐释了《阴骘文》的内涵,通过图画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使《阴骘文》的教义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
《阴骘文图证》则是由清代许光清集证,费丹旭绘图,通过版画和注释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了《阴骘文》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贴近民间,易于普及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于道德教化的重视。
综上所述,《阴骘文图注》及其相关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