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鉴古》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重要古籍,属于著名的“西清四鉴”之一。该书由梁诗正、王杰等人奉乾隆皇帝的命令编纂,共16卷,收录了宁寿宫所藏的商周至唐代的铜器701件,其中包括彝器600件和铜镜101件。每件铜器都绘制了图形,并详细记载了器物的形制,对铭文也进行了适当的解说。
《宁寿鉴古》的编纂体例相对严谨,与《西清续鉴》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对考古学者而言是一份宝贵的资料。此书的传本有民国二年(1913年)上海涵芬楼石印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16卷32册。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天子古稀”、“宁寿官宝”等朱文印,显示了其皇家御制的尊贵身份。
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乾隆帝好大喜功,编纂《西清四鉴》也是为了仿效宋徽宗时期的《宣和博古图》。然而,《西清四鉴》在辨伪、断代、释文、考证方面与宋代的学术水平相比存在差距,这可能与当时的编纂者主要是当朝宰辅有关,他们对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如宋元明时期的学者。
《宁寿鉴古》作为“西清四鉴”的一部分,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研究中国古代铜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书籍的影印本可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本获得,也可在一些在线资源网站上找到相关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