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由其门人李汉编纂,后有宋人廖莹中增补注释。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生于768年,卒于824年,是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不仅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而且在思想上尊儒排佛,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韩愈的文学主张强调恢复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倡导内容充实、语意新颖、文气通畅的散体“古文”,与柳宗元等人共同推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昌黎先生集》共四十卷,分为文三十卷和诗赋十卷,另有《外集》十卷和《遗文》一卷,收录了包括赋、古诗、联句、律诗、杂著、书、启、序、哀辞、祭文、碑志、杂文、表状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七百余篇 。
韩愈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以文为诗,奇崛险怪,开辟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他的诗体散文化,扩大了诗的表现功能,但也因过多地引入散文元素而影响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昌黎先生集》中也收录了他的一些著名诗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
现存的韩集古本中,南宋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被认为是最善的版本,它保存了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并有影印本流传 。此外,明代徐时泰复刻的南宋末廖莹中世綵堂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版本,其注解节录了五百家注和全录了朱熹的《考异》 。
《昌黎先生集》的校注版本众多,如清末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的版本,以及现代学者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等,这些校注本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等方面对旧说作了补充和订正 。
《昌黎先生集》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其版本和校注的历史也反映了古籍传承和学术研究的深度。例如,南宋廖莹中世彩堂本以其精良的刻印质量而著称,尽管廖莹中因结党贾似道而名声不佳,但其刻本仍被誉为宋版书的“无上神品” 。
《昌黎先生集》也因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被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部作品的丰富内容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学和韩愈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