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由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成书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此书又名《千金要方》或简称《千金方》,是中医学方书的杰出代表。孙思邈,字思邈,号真人,是隋唐时期的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其高尚的医疗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约40万余字,内容涵盖了医学总论、妇儿疾病、内科杂病、针灸治疗等多个方面。书中不仅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达到了新的水平。例如,书中强调霍乱是由饮食引起的,提出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对骨关节结核、脚气病等的论述和治疗方法。
该书的学术价值极高,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中医疾病分科和分类的基础,而且发展了唯物的养生长寿学说,强调了医生的医疗道德和治学精神。《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孔穴主治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临床手册,其中的“阿是穴”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外,《备急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对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例如,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医方类聚》等医学著作都以《备急千金要方》为重要参考资料。1974年,日本成立了《千金要方》研究所,将其珍藏的抄本作为“人类之至宝”赠送发行给世界各国。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他还著有《千金翼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医学知识。他的医学思想和实践,至今仍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集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伦理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著,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