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楚辞集注

楚辞集注

八卷.后语.六卷.辨证.二卷.宋.朱熹注.元天历三年陈忠甫宅刊本, 共1册,227页 PDF 562.46MB

《楚辞集注》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楚辞》的注解之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非常重大。这部作品不仅对屈原的《楚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还体现了朱熹本人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以下是对《楚辞集注》的总结文章:

《楚辞集注》由南宋朱熹所著,是《楚辞》的重要注本之一。朱熹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荆湖南路安抚使任职期间,大约在1193年或1195年,有感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开始撰写这部作品。《楚辞集注》的成书时间可以追溯到1199年,书前题署的时间为庆元五年。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以王逸的《楚辞章句》为蓝本,对屈原的25篇作品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注解,将它们归类为《离骚》类,并在《离骚》之外的篇章上冠以“离骚”二字。卷六至卷八则被归类为《续离骚》类,这些篇章同样被冠以“续离骚”三字。朱熹在注释中,每四句为一章,先释词之音义,再释章之大意,每篇题下有小序,对作者、题意、写作背景等进行了简明阐述。

《楚辞辩证》作为《楚辞集注》的补充,分为上下两卷,专门考证旧说的得失,而《楚辞后语》则是根据晁补之的《续离骚》、《变离骚》补定而成,收录了从荀况到吕大临的五十二篇作品,意在说明《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朱熹在注释《楚辞》时,有其政治目的。他属于南宋时期的主战派,借注《楚辞》来发挥自己的政治观点,颂扬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同时斥责扬雄失节,以此来间接批判投降派和投机者。

《楚辞集注》的学术价值在于对王逸和洪兴祖的误解进行了辩证,另立新说,并探求作者言外之意,阐发微词奥义。然而,朱熹的注释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从理学观点出发对《楚辞》的概括显得迂腐,部分注释也存在不准确之处。

《楚辞集注》的刊行和流传非常广泛,有宋嘉定六年(1213年)章贡郡斋刊本,宋端平三年(1235年)朱熹之孙朱鉴合刊的版本等,这些版本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研究《楚辞集注》的过程中,学者们也对古今字的使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楚辞集注·九歌》所录古今字研究就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朱熹的《楚辞集注》在历代《楚辞》注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版本和流传情况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综上所述,《楚辞集注》不仅是对屈原作品的重要注解,也是朱熹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的体现,对后世的文学研究和《楚辞》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