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字仲景,约公元150年至219年间在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这被认为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金匮玉函经》的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这部著作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所贡献,而且在方剂学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此外,还有《金匮玉函经二注》,这是《金匮要略》的一个注本,由元代赵良仁(以德)衍义,清代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扬俊在注本中特别推崇赵良仁的《金匮要略衍义》,认为其“理明学博,意周虑审”。
《金匮玉函经》作为中医经典之一,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