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伤寒论三注

伤寒论三注

伤寒论三注, 共12册,538页 PDF 352.93MB

《伤寒论三注》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伤寒论》的注解版本之一,它对《伤寒论》的原文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分析。《伤寒论》本身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专著,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张仲景在方剂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书中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张仲景,字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伤寒论》的注本众多,其中“三注”可能指的是周扬俊的《伤寒论三注》,它属于方、喻系注本体系,采用了以六经分篇的编纂方法,篇首叙证治大意,以下以“法”为目,汇列条文,使全书内容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对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产生了广泛影响。

1982年,为了加强古籍整理,由刘渡舟和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的《伤寒论》校注版本,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不仅反映了作者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对中医外感热病诊疗体系的建立,还在于其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以及在方剂学上的重大贡献。后世的温病学说也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总结来说,《伤寒论三注》是对《伤寒论》原文的深入注解,它帮助后世医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