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伤寒论后条辨

伤寒论后条辨

1-8卷, 共8册,575页 PDF 226.91MB

《伤寒论后条辨》是清代程应旄所著的一部伤寒学著作,也被称为《伤寒论后条辨直解》。该书在康熙九年(1670年)由程应旄注解,全书共分为15卷,内容涵盖了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和重新编次注释,旨在阐释仲景的原意,并对前人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发挥和批评。程应旄在书中强调了从表里脏腑入手,明辨虚实寒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理解伤寒病的关键 。

程应旄,字郊倩,是新安(今安徽)人,生活在明清之际,后因避兵祸侨居苏州,由儒学转向医学,并在伤寒学说上有所建树。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伤寒论赘余》和《医经句测》等 。

《伤寒论后条辨》的学术贡献在于其对《伤寒论》的重新整理和注释,尤其是在对仲景原旨的推阐上,不随波逐流,而是力求还原仲景的本意。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脉法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诊断伤寒的关键。此外,程应旄在书中对王叔和的序例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尽管程应旄的注文在某些方面被认为不够精要,甚至有些行文蔓衍和支离累赘,但其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使得这部著作在当时颇为流行,并被《医宗金鉴》等后世医学著作所引用和参考 。

现存的《伤寒论后条辨》版本包括康熙十年刻本、乾隆九年文明刊阁刊本等多种清刻本,以及日本的影印版等,这些版本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这部著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