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一部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成书于公元前239年,正值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的内容博采众家之长,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书中尊崇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等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具体结构如下:
《吕氏春秋》在思想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它贯通各家学说,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各家学术,但不取鬼神、迷信的思想,而是吸取各家比较进步的思想。例如,对于儒家,主要吸取其民本思想、修齐治平思想;对于墨家,主要吸收其薄葬的思想;对于法家,主要吸收其法治思想。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
《吕氏春秋》现存最早版本是元至正年间嘉兴路儒学刊本。明代有弘治十一年(1498年)李瀚刻本,嘉靖七年(1528年)许宗鲁刻本,万历己卯张登云校本,姜璧重刻本,万历年间宋邦义等校本,宋启明刻本,万历丙申刘如宠刻本,乙巳汪一鸾刻本,庚申凌稚隆套印本等。清乾隆年间有灵岩山馆刊毕沅校正本,《诸子集成》本。近人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等撰《吕氏春秋汇校》,张双棣等著《吕氏春秋译注》。还有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汉书·艺文志》则将该书列入杂家,所以以儒家学者不再重视。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不仅是一部学术巨著,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杂家代表作。它在战国末期产生,博采各家学说,保存了许多先秦的史料及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