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川集》是宋代文学家苏过的作品集,苏过(1072-1123),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是苏轼的第三子,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地区)。苏过的文学成就附载于《宋史·苏轼传》。据《文献通考》记载,《斜川集》共有十卷,但长期以来并无传世版本。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据王士贞《香祖笔记》记载,有书贾携带仅存的两册《斜川集》至益都之颜神镇,索价高达二百金,但此书的真实性一直存在疑问。
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所见到的《斜川集》被认为是明代或清代的坊间刊本。这个版本存在诸多疑点,如只有边阑而没有界每行之乌丝,且有伪镌虞山汲古阁毛子晋图书一印,意图以宋本炫俗。此外,根据苏过墓志铭的记载,苏过卒于宣和五年(1123年),而《斜川集》中却出现了嘉泰(1201-1204年)、开禧(1205-1207年)等年号,以及周必大(1126-1204年)、韩侂胄(1151-1207年)等人名,显然与苏过的生活时代不符,进一步证实了《斜川集》的真实性问题。
然而,清代学者阮元在《研经室集·外集》中收录了《斜川集》六卷,这是经过甄别勘误后重新缮录、编次的版本,已成为别本。目前,最为权威的《斜川集》版本是辑自《永乐大典》的《知不足斋丛书》本,包括附录二卷及清吴长元撰订误一卷。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以来,书贾常以刘过的《龙洲集》改题为《斜川集》以欺世盗名,《四库提要存目》对此有所斥责。后来,歷城周永年从《永乐大典》中辑成六卷,乾隆年间鲍氏知不足斋将其刊入《丛书》,嘉庆十五年法式善又从《大典》中辑出《补遗》二卷,与原本相去不远,重新刊行。
综上所述,《斜川集》的真伪问题由来已久,但通过学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得以窥见苏过文学成就的一隅。现存的《斜川集》虽有争议,但无疑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