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释骨》是清代医学家沈彤所著的一部关于人体骨骼的专著,初版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的骨骼,从头部到足部,逐一阐释了骨骼的部位名称和形态特征。沈彤在撰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内经》中关于人体骨骼的记载,并结合历代文献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校订,对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
书中的辨正之处颇多,例如在经筋篇中,沈彤指出“足少阴之脉,循耳后上额角”,认为“额”字实际上是“头”字的错误。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细节的深入研究,使得《沈氏释骨》在医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价此书“考证皆极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并可以纠针砭之谬”,说明了其在纠正医学错误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存的《沈氏释骨》版本包括清初刊本、乾隆《沈果堂全集》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世楷堂刻本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汉阳叶氏丛刻本等,这些版本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这部医学著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沈氏释骨》不仅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清代医学发展和学术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对骨骼的深入研究,沈彤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研究基础。